折桂令·中秋原文及赏析通用2篇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顶部 |
韩耀福原文的注释与翻译
推荐学位:
贾加作品赏析
推荐学位:
《汉妖赋》解读
推荐学位:
倾听冷雨,欣赏它
推荐学位:
月字飞花令
推荐学位:
相关建议
桂陵中秋原文及其赏析,总论2。
折桂令中秋原文及赏析1
折桂令中秋
元朝 张养浩
谁会戴飞行镜?照干坤,印透山川。露水是流动的,秋天的天空没有波浪,比夜晚更明亮,这并不妨碍桂英跳舞。老子唱,要问嫦娥,良宵困而不醉如何?
《折桂令中秋》 译文
谁擦亮了挂在高空的镜子?它照耀着整个山川。秋天的露珠清凉凄然,银河在清澈洗过的夜空中平静无波。这一夜的月光比往常更加充足,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月桂树的影子在跳舞。我忍不住唱起歌来,问仙女嫦娥,在这美好的夜晚,你为何不一醉方休?
《折桂令中秋》 注释
桂玲:这个曲子又叫《百字折桂令》,《天香引》,《秋风一枝》,《蟾宫曲》。这首曲子是元代的名诗。
飞天镜:比喻中秋的月亮。
露珠:月色清冷凄然。
韩隐:天河。
肉桂:指传说中月亮上的月桂树。
跳舞:形容月桂树的影子在跳舞。
嫦娥:传说中月官中的仙女。
虚弱和疲倦:无精打采的样子。
《折桂令中秋》 赏析
月亮因其晦涩、黑暗、可解释性强,一直是学者、作家乐于赞美的对象。这种看似单调简洁的意象,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也包含着不同的含义和意象。在一个晴朗的夜晚,当月亮叹息时,作家往往敏锐地意识到月亮的不确定性,同时感到自己的渺小。这时,不同的情境和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情绪表达。这首双音《折桂令中秋》是借月抒情的作品。
这首散曲的作者着重描绘了中秋之夜清亮空灵的月光。通过对清朗月光的反复渲染,营造出一种异常宁静的意境和氛围。最后以向嫦娥提问的形式,表达了中秋之夜一醉方休的心情。而它的结构是触景生情,前半段写景,后半段抒情,转折融合,用典不露痕迹。一切都是独特的。
《谁磨飞镜》第一句就是写月亮。是谁把天上的明月打磨得像一面飞行的镜子那么光滑清澈?隐喻和语言很简单,但很优雅。这个反问,似乎是作者在一个安静的夜晚,独自对着月亮之后,轻声的询问。
“照透干坤,印透山河”,皎洁的月光仿佛照透干坤大地,印透大好河山。这句话沿用了上一句的反问,写“飞镜”的实际效果也是作者直观感受的延伸。张没有直接看月亮的光,而是描绘了它洒在大地、河流和山脉上后的效果。与阳光不同,月光不会给人强烈而深刻的印象。它是月色柔美美的代表,“照透”和“印透”是月色无孔不入的渗透和无声的爱抚。
那四句“玉露寒,秋空无波,比恒夜更有光,不碍月桂影摇曳”,写的是秋夜清澈透亮的白露,在此时独特的中秋月亮映衬下,更加洁白美丽。透明的白色洒满了秋天的夜空,洗去了通常银河系波浪状的星光。中秋节的月亮比平时更圆,所以说“比平时更清”。月光透明明亮,照在院子里的桂树上。清朗的夜,树影,明月,清相,构成了一幅宁静空灵的画卷。
“我唱首歌问嫦娥,晚安不醉如何”,后四句是反问句
张的叹不如嫦娥,长大了能看尽人间浮华。但他能体会到人间的酸甜苦辣,酸甜苦辣,所以他比嫦娥幸福,这种世俗世界的情感与自然世界的永恒之间的矛盾,再一次激起了作者的无限伤感,于是他说“不醉如何”。
总的来说,宋《折桂令》中描写的月亮,既不同于“秦时明月,汉时近月”,也不同于“携我影,使我们三个”。但它确实继承了古代文人对月亮意象的阐释,具有独特的空灵悠远的艺术特色。
《折桂令中秋》 创作背景
元朝建立后,官场黑暗腐败,张是个清官。他主张革除官吏之弊,改革政局。虽然身居高位,但由于直言不讳,他敢于两次进谏。
获罪遭贬,以致晚年在山林过了较长一段隐居生活。这是一篇熔铸前人诗句、巧妙地以景抒情的佳构,前有姚燧以辛弃疾《太常引·建康中秋为吕书潜赋》作底子写出情思迥异的.《黑漆弩》,张养浩则复将辛词加以翻演,写出了这篇咏中秋的《折桂令》。折桂令·中秋原文及赏析2
原文:
一轮飞镜谁磨?照彻乾坤,印透山河。玉露泠泠,洗秋空银汉无波,比常夜清光更多,尽无碍桂影婆娑。老子高歌,为问嫦娥,良夜恹恹,不醉如何?
赏析:
这首散曲抒发的是中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,因此作者着力描写的是月光的澄彻,通过对澄彻月光的反复渲染创造出一种异常宁静的境界氛围。“一轮……山河”起首一句,排空而入,造语奇崛。中秋之夜,月亮格外圆满明净,给人一种新奇之感。以“飞镜”作比,使人产生一种不知是从何处突然飞来挂到天上的联想。而“谁磨”一问,更造成一种月光明亮无比的情势。正因月光亮得出奇,才引起作者发此惊问。下面两句,转入对月光的具体描写,但作者没有进行正面描绘,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月光的明亮。天地人间,山川原野,都被照耀得如同白昼,“彻”、“透”两字,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照耀的程度。“玉露……无波”两句,又从另一侧面来写,只是它比前两句写得更加空灵。作者从玉露着眼,写玉露将秋空洗得“银汉无波”。那莹洁如玉的秋露,正是皓月映照下的特有产物。“比常夜……婆娑”,秋光如洗,月色较往常更为明净。纵使如此,也并没有妨碍月中桂树展现其优美洒落的身影。这是对前面的一个总结,同时又从明月本身来进行描写。前人曾有“斫却月中桂,清光应更多”(杜甫《一百五日夜对月》)的诗句,这里却一反其意,用“桂影婆娑”的清晰影像来反衬月光的澄彻。通过多侧面多层次的反复渲染,烘托出一种明月如水,清幽静谧的氛围。面对此情此境,作者不禁情从中来,他引吭高歌,并向月中的嫦娥发问:在这美好宁静的月夜,怎能不举杯痛饮,一醉方休呢?
同样写月,不同的作者、不同的主题会有不同的观察角度和不同的写法。李白的《月下独酌》抒发的是世无知音的寂寞之感,他笔下的月既不解饮,又不懂情,无知而冷漠。苏轼的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抒发的是坎坷路途中的落寞情怀,他想象中的月宫是“高处不胜寒”,强调的是“月有阴晴圆缺”。张养浩的这首散曲抒发的则是中秋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,因此,作者着力描写的是月光的澄彻,通过对澄彻月光的反复渲染,创造出一种异常宁静的境界氛围。李白、苏轼等人的咏月名作都是将明月与人事紧紧交织在一起来写,忽景忽情,情景交融。这首散曲却与此不同。它把主要笔墨都用在了对明月的描写上,只是最后才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点出作者内心的感受。这种先景后情、情因景生的写法似乎已经成了常规,写不好,往往会落入俗套。其关键在于景要切,情要真,两者融合得自然。这首散曲成功的奥秘也就在这里。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 |
相关文章
- 2022-07-10 春分的诗句大全
- 2022-07-10 感恩老师的古诗
- 2022-07-10 秋天的古诗
- 2022-07-10 有哲理霸气文言文句子280句
- 2022-07-10 高中文言文大全必背
- 2022-07-10 元曲精选十首
- 2022-07-10 中国古代史学名著战国策
- 2022-07-10 东山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
- 2022-07-10 东山原文翻译及赏析
- 2022-07-10 《石灰吟》原文、翻译及赏析集锦8篇